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3:35 点击次数:117
八年前,北京首钢的2017年雏鹰计划中脱颖而出的选手,如今唯有徐昕、曾凡博、吴勇豪、范依铭和于枭永依然为人所熟知。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这份名单中的二人职涯如今却已天差地别。曾凡博乘风破浪,已成为北京首钢的主力球员和国家队的常客,而徐昕则仍在广东队中为争取有限的出场时间而苦苦挣扎。
曾凡博的职业生涯起步较早,他远赴美国,在G联赛中锤炼自己,浸泡在更为开放、注重个人能力的美式篮球理念中。在这样的氛围里,他的身体对抗能力、持球进攻以及三分投射等技术迅速得到提升。回归CBA之后,尽管北京队在起初两年未给予他太多上场机会,但本赛季却对他寄予厚望,将其视为球队的核心,充分信任其发展空间,大量球权与战术围绕他展开。
展开剩余68%相较之下,徐昕则在广东队的新星培训体系内扎根,然而在这个队伍中,年轻球员的出场机会已然稀少。面对极高的对抗强度,他不得不在有限的上场时间里去寻找自己的定位。广东队的内线球员多年来注重着“稳”的传承,新人们常常需要漫长的等待才能获取出场机会。因此,徐昕的成长过程相对于曾凡博显得更为受限,他的曝光度和锻炼机会远远落后于对手。
在本赛季的赛场上,曾凡博场均可以贡献15分、5个篮板和2次助攻,三分球命中率更超过了35%。他不仅是北京队锋线的主攻手,更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投射能力在国家队中屡屡为球队拉开空间。曾凡博的成功,是他在美式篮球培养和球队核心定位双重作用下的结果。
相对而言,徐昕在广东队的场均出场时间不足10分钟,数据表现也十分平平。然而,从他的比赛片段来看,身高2.26米的他在保护篮筐时展现出的威慑力,以及偶尔的强攻,都显示了他不容小觑的潜能。广东队的轮转却较为谨慎,杜锋教练常常宁愿选择王少杰而不派徐昕上场,这导致徐昕难以获得连贯的上场机会,无法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或调整状态。
从长远考虑,广东队需重视为徐昕提供上场机会。球队内线正面临新老交替,培育新的内线支柱已成当务之急。徐昕具备优秀的身高与技能,给予他稳定的出场时间能够让他在对抗中成长,未来将极有可能担当起内线的大旗。正处于职业生涯关键成长期的他若长期坐冷板凳,将不仅消磨其斗志,更会使其潜力化为泡影。曾凡博的成功证明了给年轻人机会的双赢效应,若广东队继续维持“压箱底”的培养方式,徐昕极有可能步入许多曾在广东青训中消逝的球员的后尘,造成他独特天赋的浪费。以往同样身高超过220厘米的刘传兴在广东队未获得重用,之后转会青岛后大放异彩,并高薪加盟山西。
八年前的同一起点,如今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轨迹,这背后是机遇、选择与培养模式交织的结果。曾凡博的崛起就像为广东队敲响了警钟,青训中的宝藏绝不能被束之高阁。徐昕的天赋与广东队未来内线的需求息息相关,正是时候给予这个大男孩更多的机会,让他在CBA甚至国家队绽放光芒,不要让雏鹰计划中的优秀苗子在板凳上黯然失色。
发布于:四川省